還記得那年風車呼呼、魔方積木嗎?還記得那年校門口的零食攤和土路嗎?回憶有很多種,但有一種想念,叫做兒時的味道。而如今,貨架琳瑯滿目,你是否還在追尋那個味道、那份回憶?
有的人懷念那包“周小玲”辣條,有的人懷念那塊“大大”泡泡糖,有的人懷念那瓶“娃哈哈”AD鈣奶。筆者作為九零后大軍中的一員,也有一種味道,一直未曾消散,那就是“旺旺”。
(圖:旺旺部分產品)
旺旺的“前世今生”
提起“旺旺”系列產品,也一定勾起許多人的回憶。浪味仙、旺旺雪餅、旺旺仙貝、QQ糖、旺仔小饅頭等等產品。“旺旺”陪一代人一路走來,而至今,這些情懷不由讓人探尋如今的“旺旺”過得到底怎么樣?讓我們一探究竟。
首先來了解一下“旺旺”的發展歷程:
1987年,旺旺商標在大陸注冊,并且成為臺商在大陸注冊商標的首例。
1994年,在湖南開設第一家工廠,開拓了大陸地區龐大的消費市場。
1996年,在新加坡上市,并改名為旺旺控股有限公司。
2007年,公司私有化,撤回新加坡上市地位。
2008年3月26日,中國旺旺(00151-HK)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。
其主營業務為食品飲品的制造與分銷,主要產品為米果類休閑食品,包括飲料、奶粉、糖果、果凍、碎碎冰、小饅頭、果仁和豆類等等。
行業地位仍有提升空間
(圖源:同花順交易軟體)
與在A股與港股上市的同類行業相比,“旺旺”的營收和凈利潤都是排在前三名,康師傅控股(00322-HK)和第一太平(00142-HK)在營收方面實力碾壓“旺旺”,從圖中統計顯示,2016年中報康師傅控股營收為278.68億,相當于“旺旺”的大約3倍。最新數據2017半年報,旺旺營收93.47億,康師傅控股營收285.68億,仍以實力碾壓旺旺,并且旺旺營收同比下滑3.73%,可見在食品行業中,旺旺公司并不是業內龍頭,而其“中國第一,世界第一”的目標上仍需埋頭苦干、朝乾夕惕。
市值巨額蒸發,誰在“作祟”?
(圖:股價月線走勢)
“旺旺”自上市以來,其股價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的狀態,直到2014年度開始轉頭下滑,截止到2016年的最低點,跌幅達64.5%。經歷長達2年的下跌后,股價得以企穩震蕩,近日又有拐頭的跡象,這其中究竟是“誰”在作祟?
(圖為2011年至2016年度財務指標)
從上圖不難發現,公司凈利潤從2011年起至2013年末穩定上升,并于2013年達到相對較高值,從2014年起凈利潤開始下滑,2015年凈利潤達到最低值,相比2013年降幅約為21.12%。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旗下“旺仔牛奶”等主打乳飲料的銷量縮減,由于新生人口的不斷下降,主體消費人群有所減少,對其銷量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。從下圖可看出,乳品及飲料營收占據公司總營收的48.47%,因而乳品的銷量下降對業績沖擊是不言而喻的。
參考中國報告網發布《2018-2023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市場供需現狀調研與投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》
(圖源:同花順交易軟體)
股價企穩,有“拐頭”跡象
而近兩年來股價企穩甚至最近出現了“拐頭”現象,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得益于旺旺銷售成本以及原材料價格的下降,比如奶粉及糖類價格下降都減少了其原料成本,其利潤值在2016年得以改善并創下階段性新高(從財務指標圖可見)。另一方面,來自于公司對股票的巨額回購,最近一筆回購金額達1886.412萬港元,持續的回購對股票的企穩有一定的積極作用。
即便“旺旺”勾起一代人的兒時回憶,卻不能將“情懷”作為判定公司業績如何的決定性因素。旺旺自知傳統經營模式終究會被一代人慢慢遺忘,在業務上也是不斷推陳出新。
回首上半年,旺旺不斷推出新品,在銷售管道上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拓展,同時針對不同客戶群開展增進親密感的活動,跨界合作方面,旺旺同“中國谷歌”、“阿里巴巴”、“美顏相機”、“餓了么”等開展合作,推出“旺旺大禮包直播”、“511旺旺日”、“AR濾鏡”、“旺旺乳酸菌早餐袋”等,恍惚間,旺旺似乎又回到一代人的生活中,讓一代人的思緒飄蕩回溯到昔日的河流。
在生命這條單行線上,旺旺曾陪伴九零后的成長,緣聚緣散中,我們不知,不斷逐新趣異、革故鼎新的“旺旺”,能夠陪伴新一代消費人群多少個日出日落。